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又名时代百大人物,是美国《时代》周刊杂志重磅评选的当年世界范围内各行各业100 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榜单。从 2004 年开始评选至今,已经走过了 16 个年头。
 
4月24日,《时代》周刊在纽约举行首届百大人物峰会。作为 2013 年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我有幸受邀参加此次峰会并发表《Making A.I. Work for Humans(让 AI 为人民服务)》主题演讲,探讨当今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也对大家关心的人工智能带来的隐私安全、就业机会等一系列问题表达了我的观点。
 

人工智能是新时代的“电力”
 
人工智能技术就像新时代的“电力”,正以颠覆性的力量改变现实世界。
 
在中国,取代了现金、信用卡的移动支付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快速便捷的支付,还可以使用收集到的数据制定非常智能的财务目标和工具。近些年,基于计算机视觉来移动、分拣物体的仓储机器人。适应于智慧城市全新道路系统的自动驾驶技术,以及能够根据任何主题进行创作和表演的 AI 说唱歌手等人工智能产品,展现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
同时,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教育等领域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在中国最贫困的地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上直播技术的辅助,可以把农村学校与身处北京的顶尖教师们连接起来,让这些孩子们享受到优秀的教师资源。与此同时,老师也能在技术的帮助下获得学生的信息,例如他们的名字以及他们在学业上落后的地方,学校还可以使用人工智能来给考试评分,并置家庭作业、为作业打分等。这是非常好的体验,极大地打破教育障碍,可以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随着平台和应用程序的建立,普华永道预测在未来11年,人工智能将为全球创造15.7万亿美元的净增量GDP。随之而来的应用程序覆盖从互联网到商业、感知、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到像人一样可以自由移动和工作的自主AI。这些技术的开发需要时间,将对各个行业领域带来创造性的颠覆。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把人工智能看作新时代的“电力”。它像电力一样,会赋能驱动很多应用和设备的高速发展,其中很多会超越人类想象。也正是因为它是像电力一样的存在,多年以后,我们也会无法想象没有人工智能的生活会是怎样。
 
用技术解决技术带来的挑战
 
许多人在担心人工智能带来的一些列问题,例如隐私安全、就业机会和财富不平等。
 
隐私安全时常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许多新闻都聚焦在那些未能保护好个人数据和信息的公司,包括蒂姆·库克(苹果公司CEO)在内的很多人都要求设立更多的规定。我们当然需要制定法规来防治严重的数据滥用行为。但是不应该只将人工智能带来的隐私问题视为一个监管问题,我们可以尝试用更好的技术解决技术带来的挑战,例如同态加密、联邦学习等技术。我们可以设想有一个滑块,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获得更多安全性或是更多便利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权。
随着人工智能普及,人们担心工作被AI取代从而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但我认为AI至少无法胜任两项重要工作,一个是创造力,一个是同情心。机器人无法做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信任,无法成为我们的老师、医生和护士。政府需要切实关注教育和培训以及改变社会对工作中同情心的看法,人们也需要在工作岗位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同情心——这是人们真正擅长的,也是机器人无法取代的。目前有许多需要同情心的工作,例如有200万个医疗保健服务岗位无人问津。因为这些岗位社会地位和收入不高,这些是社会、政府和公司必须要进行改变的事情。
 
最后是财富不平等问题。中国和美国将成为两个人工智能超级大国,但有一些国家的发展却并不乐观,特别是人口众多且技术基础不发达的国家。这些国家应该加强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并注重服务业的机会;作为人工智能超级大国,中国和美国肩负着更多责任帮助世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
关于AI造福人类,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不断调试,找到人工智能为人类带来长期、更大利益的平衡点。虽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存在着隐私安全等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技术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我们回首思考技术革命,就会发现每一次技术革命最终产生的利大于弊。凭借这一信念和信心,我们将加速人工智能的普及,伴随这些进步,真正意义上让AI的普及可行。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我们需要积极拥抱它。
 
文章原题为:李开复《时代》百大人物峰会演讲:让AI为人民服务
 
话题:



0

推荐

李开复

李开复

336篇文章 341天前更新

我学网理事长。现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曾任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研究院(现为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SGI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苹果电脑公司副总裁等职。李开复博士是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美国百人会会员。创办中国青年学生成长离不开的互助平台——我学网,为青年学生答疑解惑,曾多次面向青年学生校园演讲,并出版《做最好的自己》、《与未来同行》、《一网情深》等作品。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