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多年以前,送女儿去上大学的时候,我曾写过一封信给她,后来这封信公布在我的博客上,引起了很大反响。我喜欢用写信这种方式传达一些深思熟虑的想法,让我的话语永远陪伴在孩子身边。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陪伴孩子的时间久一点。但是孩子终有一天会长大,我们不能参与他们全部的人生。
 
当我们忍不住希望自己的存在就是他们的保护伞时,需要扪心自问:希望达到何种养育目标?如何教他们自己去做?
 
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是自《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一书,从科学研究到真实生活的观察及常识性的建议熔于一炉,讲述把孩子养育成人的方法,以及如何获得采取行动的勇气,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启发。
 
文 |  朱莉·利思科特 
来源 | 布谷学习
 
01 四种教育方式
 
20世纪60年代,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展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研究了不同的养育方法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1967年,她撰文阐明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养育方式:放任型、专断型和权威型。
 
在随后的15年里,她的分类被奉为该领域的圭臬。而后来者又对上面这个分类进一步优化,以“放纵型”取代“放任型”,并增加了“忽视型”。
 
这四种类型的养育方式一方面描述了父母要求孩子的程度,另一方面说明了父母回应孩子的程度。
 
可以把这四种养育方式绘制在一个简单的笛卡尔图表中,如下图所示,从X轴的左边到右边,要求程度逐渐增高,从Y轴的下方到上方,回应程度逐渐增高。
 
专断型:要求高,回应迟缓。这类父母很严格,期望孩子服从、尊重他们,如果孩子不听话,就予以惩罚。
 
放纵型:没有要求,有求必应。这类家长照顾孩子的每一个需求,顺应孩子的每一个请求。
 
忽视型:不要求,不回应。这类父母中,最好的情形是“撒手不管”,最坏的可能甚至触犯了刑法,犯了玩忽职守罪。
 
权威型:有要求,有回应。这类父母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他们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并坚持目标的达成。
 
里普利是《纽约时报》畅销书《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的作者,这本书介绍了全世界的教育强国。在解释为什么美国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如十多个国家的同龄人时,里普利谈到了养育的作用。
 
她认为专断风格的父母“在学术训练和实践方面走得太远”,而放纵风格的人则“娇惯孩子,让孩子无忧无虑,好像生活在月亮上一样”。
 
她的结论是:权威型养育风格最好兼具严厉和温暖,这样的家长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这可不容易,需要练习。
 
我们有时会失误,有时会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又会再次失误。
 
但是,通过克服松懈,扩大对成功的定义,将关注点放在无条件地爱孩子和爱自己上,其实,我们是可以做到的。
 
02 让孩子拥有更自由的时间
 
任务繁重、清单化管理的童年生活让孩子抽不出时间,他们没有机会真正自由地玩耍。
 
相反,孩子的游戏时间都由父母计划和组织,安排在未来某些家长和孩子都有空的时候。父母会陪着孩子一起玩,还会推荐他们玩什么,同时警惕万一孩子们玩不到一起,或者有人出现行为不端的情况。
 
孩子们日程紧张,游戏时间由父母安排似乎是必要的,因为如果不排到日程表上,他们可能连玩耍的时间都没有。
 
可即便我们需要为孩子创造并保证他们的游戏时间,当孩子们玩耍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走开。
 
游戏是孩子们应该进行的第一项真正关涉成长的“工作”。
 
游戏让孩子有机会学习、发展和完善新技能,培养能力。
 
日常生活中,遇到令人不知所措的情况时,游戏是孩子学会应对焦虑的自然模式,可以帮助他形成应对环境的能力。
 
游戏有助于自我在无意识和有意识的现实之间形成调节能力,增强自我的力量。
 
游戏会重复或确认一个可喜的经验,点燃孩子投入生活的热情。
 
如果你不确定什么才算游戏,请听格雷的一句俏皮话:“只要有大人在旁边指挥,那就不是游戏。”
 
03 传授给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
 
一个人如果被别人手把手地牵着过日子,什么事情都有人帮忙料理,那他就没有机会培养起控制感,控制感是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
 
他们还了解了“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 这种方法由国际知名研究者史提芬·葛斯丁博士发明,用于治疗有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发展障碍的儿童。
 
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着重于在照顾者和儿童之间逐步形成关系,带来成长,特别强调失败等同于学习,强调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在应用行为分析法、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及其他 方法的影响下,阿什伦德整合了下列策略,用来培养她家孩子的能力。
 
第一步,我们为你做这件事;
第二步,我们和你一起做;
第三步,我们看着你做;
第四步,你独立完成。
 
在一定限度内允许尝试、失败和做得更好的自由,这是孩子,也是任何人学会自己做事的不二法门。
 
完美主义不仅是美善之敌,也是成长之敌。
 
04 教会孩子如何思考
 
在2009年出版的畅销书《驱动力》中,丹尼尔·平克描述了21世纪的职场,指出“会自己想办法”是员工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在《优秀的绵羊》中,威廉·德雷谢维奇阐述了许多年轻人的“绵羊”式状态,在他看来,他们跨越了家长、教育者和社会设置的各种不升高的铁环,取得了高分和荣誉。
 
名校的大门和一些精英职业向这些孩子开放,但是德雷谢维奇认为,他们的内心是封闭的。
 
“批判性思维”的根本在于“思维”本身,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把事情搞清楚”和“把知识应用到新情况中”。
 
20世纪90年代,作为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学生,我体验了“苏格拉底式”的教学风格。像其他许多学科的教授一样,绝大多数法学教授都使用这种方法。
 
这是一种“尝试——证实”的方法,不同于死记硬背,也不同于由他人告诉你如何解决问题、什么是“正确”答案,或者应该相信什么。这种方法使人对事物有真实的理解。
 
05 让孩子做好努力工作的准备
 
2013年,本特利大学委托一个课题组对劳动力准备情况进行了研究,3100名受访者包括高等教育界和企业界的领导人、企业招聘人员、大中学生及他们的父母,还有刚出校园的大学生。
 
在非千禧一代的受访者中,74%的人认为千禧一代缺少前辈人的职业道德,70%的人认为千禧一代不愿意“承担责任”。
 
相反,千禧一代受访者中,有89%的人认为他们自己有很强的职业道德。这种认识上的严重错位至少说明在职业道德这一问题的界定上,大家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我们做父母的可以帮助扭转这种错位。教会孩子生活技能,加上“坚韧不拔和投入”的心态,就可以培养孩子的职业道德,这是权威型养育的极好证明。
 
做家务的孩子有更大的成功机会。明尼苏达大学的退休家庭教育教授玛丽莲·罗斯曼把“成功”定义为不吸毒、拥有有品质的关系、完成教育并开始职业生涯。
 
她依据戴安娜·鲍姆林德博士实施的一项纵向研究数据,得出了如下结论:最成功的那些人三四岁就开始做家务了,十几岁才开始做家务的人则相对不那么成功。
 
如果培养生活技能意味着你知道孩子可以给自己倒橙汁,洒了以后会自己收拾,那么有职业道德就意味着,别人的橙汁洒了以后,你的孩子会帮忙收拾,而不是觉得“与我无关”,一走了之。
 
06 让孩子自己规划人生
 
当我女儿的幼儿园老师把我拉到一边,盛赞她的画作时,我承认自己心里的想法是:“对对对,但那不能让她跨进大学校门。”
 
埃弗里那时于才4岁,但对于她“应该”做什么,我心里已经有主张了。我那时还没有意识到,剥夺孩子的艺术天赋对她有害。
 
然而,在担任斯坦福大学新生教务长期间,我很快就明白了我思维上的错误之处。我听到太多的学生跟我诉说“每个人”希望他们学习或追求的东西,当我问他们:“是啊,但你想做什么呢?”
 
后来在家里,我的态度也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我不再期望埃弗里和她哥哥成为任何特定的人,比如医生、律师、教师、企业家等。
 
我不再把他们看作是我可以精心修剪的小盆栽,而把他们当作种属不明的野花,相信只要我给予合适的营养与环境,他们就会展现出独特而瑰丽的美。
 
戴蒙的研究表明,使命感对于实现人生的幸福和满足至关重要。
 
他把使命定义为一个人的“终极关切”,一旦认识到自己的使命或说人生目标,这些问题就有了终极答案:“我为什么做这件事?为什么这件事对我来说很重要?”
 
作为教务长,我兴致勃勃地帮助学生获得认识人生目标的智慧,以此帮助他们踏上有意义工作的旅程。
 
我会告诉他们:忘记你认为“每个人”都希望你学习的东西,或者应该从事的职业,学习你所喜爱的东西,其他的自会水到渠成。
 
07 教孩子面对挣扎的人生常态
 
肯·罗宾逊爵士是国际知名的教育家,他在2006年的TED演讲中指出,我们正在扼杀儿童的创造力。
 
他的演讲在所有TED演讲中位列榜首,观看人数达2800万。
 
他在那次讲话中说:“美国现行的教育系统中,犯错误被视为最糟糕的事情。但是,如果你不准备犯错误,那你就永远拿不出任何原创性的东西。
 
预测成功的最佳指标是抗挫力、勇气以及失败后重新站起来的能力。
 
如果没有感受过不悦,没有失败过,那你根本就不会懂得如何去处理那些情况。
 
挫折力,即韧性、毅力,指从逆境中恢复过来的能力,它能给我们继续前行的决心。
 
拥有抗挫力就是有说这话的能力:“我还好。我可以选择解决这个问题,或者另外想个办法,或者决定那根本就不是我想要的。我还是我,我依然被爱着,生活会继续。”
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力呢?
 
1、在孩子的生活中存在。
 
A、表示你的爱。
B、表达对他们的兴趣。
C、展示你的关心。
 
2、站到一边。
 
A、让他们做出选择,并决定如何做事情。
B、让他们冒险,犯错误。
 
3、帮助他们从经验中成长。
 
A、在孩子经历过后,做出决定或选择之后,与他进行一次提问式对话,了解他从经历中学到了什么。
B、持续提高标准。
C、抵抗完美主义。
 
最终孩子收获的,不是我们希望的态度,而是,我们的态度。
话题:



0

推荐

李开复

李开复

336篇文章 341天前更新

我学网理事长。现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曾任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研究院(现为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SGI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苹果电脑公司副总裁等职。李开复博士是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美国百人会会员。创办中国青年学生成长离不开的互助平台——我学网,为青年学生答疑解惑,曾多次面向青年学生校园演讲,并出版《做最好的自己》、《与未来同行》、《一网情深》等作品。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