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7年1月,我曾做客《奇葩大会》。这次,我反串做主持,米未CEO马东做辩手,正反方任意选,上演精彩「创新奇葩说」。
 
米未是创新工场2015年投资的内容公司,也是一家年轻的创业公司,创始人马东之前曾任央视主持人,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米未成立四年来,打造了《奇葩说》、《乐队的夏天》等多款备受欢迎的网络节目。
 
米未持续打造爆款,但马东说他们没有秘籍。唯一是要保持创造者自己的激情,「要看看团队自己嗨不嗨?看看团队猜得准不准?」
 
马东认为,作为创业公司CEO,更像是公司这艘「轮船」在大海航行时,需要的瞭望者角色。「站在桅杆上的时候,要用360度的眼光,透过迷雾看到新的海域。」
 
大学应该文理两门课哪个更重要?马东笑称,「其实都不重要,“谈恋爱”最重要」。
 
 
不囚于规则,对未来不抱任何可预见性期待!今天分享我与马东的对谈,作为送给大家的新年礼物,祝你们2020年都能突破自己的边界,发现更好的自己。
 
李开复:欢迎大家来到「创新奇葩说」,我是主持人「LL李」。今天是「创新奇葩说」总决赛,掌声欢迎本场的辩手马东。
 
▌「大学最重要的是“谈恋爱”」
 
李开复:马东老师的专业是计算机,后来又学了电视,变成了一位有逻辑思维的主持人。
 
所以我们第一个辩题是:大学文理双修,对人才的培养是不是大有帮助?你有三分钟阐述时间,请开始。
 
马东:文理双修肯定是好的。文科教育尤其是通识教育,是眼界,理科教育可以训练逻辑思维。但是在我看来,大学阶段这两门课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谈恋爱”。
 
作为一个理科生,如果太钻研你的学科,一般只有两个结果,要么就是找不到女朋友,要么就是有太多女朋友,反正都会很苦恼。
 
作为文科生,你大学期间过得很快乐,但是当你到创新工场想跟开复谈投资的时候,他缜密的逻辑就会成为你一个难以逾越的巨大障碍。
 
在我看来,不存在文理双修的分界,我希望能自由穿梭于这两边之间。任何学理科的人到了一定的状态,一定需要拓宽自己的见识和思维广度,必然会接触那些通识教育。
 
反过来说,学文科出身的人,如果没有逻辑素养,也不可能对任何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不能进行深入思考的人,是没办法取得任何成就的。
 
就像作家,虽然是典型的文科生,但如果没有缜密逻辑和深度思考,就不可能构思出伟大的文学作品。
 
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文和理,只有高和低,人的智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些东西都是你必备的。
 
▌CEO不应囚于规则,最好位置是骑在桅杆上瞭望
 
李开复:你曾说过,创业就要破格,不要有任何的可预见性,这句话听起来像是一个不守规矩的人说的,这样的CEO也能带好团队吗?
 
所以第二个辩题是,CEO不囚于规则,也不希望未来有任何可预见性,这对公司是好事吗?你有三分钟阐述时间,请开始。
 
马东:谢谢开复老师给我机会聊这个话题,我想正经说一下。
 
作为一个创业公司的CEO,其实是全公司最悲催的那个人。因为如果公司是一条船的话,CEO是船上唯一一个没有固定岗位的角色。
 
如果船漏了,你要去补船;如果发动机失灵,你要去修发动机;如果给你一个浆,你就要去划船。
 
但当你的船在良性运行的时候,你最好的位置是骑在桅杆上面,当一个瞭望者,透过迷雾看到新的海域和新的港口。
 
所以,在一家创业公司里面,最重要的根本就不是CEO,而是团队。你需要有一些船员,保证船不漏,保证它持续健康的向前运行。
 
所以CEO是不是应该囚于规则,我觉得不应该。因为一个有规则的CEO,其实不是称职的CEO。CEO的大部分工作,应该是打破自己的行业里既有的、被人们共同接受的规则。
 
我们做内容行业,一直在说要无视内容的形式边界,不要被形式束缚。但反过来说,一个CEO要不要追求可预见性?我觉得也恰恰相反。
 
他站在桅杆上的时候,不应该努力追求某一个点,而应该用360度的眼光去看一看附近的海域,哪里更值得去?以便让这艘船适时的调整方向,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对这个辩题,我坚定地站在正方,就是CEO不囚于规则,而且对未来也不抱任何可预见性的期待,这对一家创业公司来说,尤其是好事。
 
▌创业秘籍:看自己嗨不嗨?看团队猜得准不准?
 
李开复:米未做出了《奇葩说》、《乐队的夏天》很多个成功的节目。有人说这家公司是不是撞了个大运,也有人说主要是观众不行。
 
所以最后一个辩题是:米未是否有一套让节目持续创新,让用户持续疯狂的武林秘籍?你有三分钟阐述时间,请开始。
 
马东: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武林秘籍,米未没有。而且我们坚信做内容这件事没有秘籍可言。
 
如果一定要有个可以积累的经验,就是要保持创造者自己的激情。如果你自己都不喜欢,这事就一点戏都没有。
 
今天在这个市场上看到的大量公司,接一个活儿或者忽悠别人委托他一个活儿,在我看来这是很要命的事情,因为你的目标就定在了你应该达到目标的半路上。
 
所以当我们创造一个内容的时候,我们团队的第一个秘籍,是看看团队自己嗨不嗨?第二个是看看团队猜得准不准?如果团队不嗨,千万不要碰;如果团队猜准了,也千万不要碰。
 
比如说《乐队的夏天》,在录制之前我们全团队投票的时候,果味VC排第一。而现在赢的这些乐队当时根本就不在我们的视野范围之内,斯斯与帆、Click#15都是在最后一分钟,因为被某一个导演听到了,才放进31支乐队的。
 
所以内容创作这件事情,没有可以循规蹈矩的规则,只有热情。你要拼命地催眠自己,告诉自己这件事情只要我是嗨的,就一定能带动观众也嗨。万一观众不嗨,你也可以告诉自己,他们是嗨的,这样至少你还有勇气去做下一个。
 
李开复:太棒了!我们的三个问题结束了。感谢大家,本期「创新奇葩说」到此结束。本节目每十年播一次,下次我们2029年见!
话题:



0

推荐

李开复

李开复

336篇文章 341天前更新

我学网理事长。现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曾任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研究院(现为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SGI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苹果电脑公司副总裁等职。李开复博士是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美国百人会会员。创办中国青年学生成长离不开的互助平台——我学网,为青年学生答疑解惑,曾多次面向青年学生校园演讲,并出版《做最好的自己》、《与未来同行》、《一网情深》等作品。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