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春节前我之前接受了《领航者》采访,谈了创新、教育、商业等方面的话题。本文为节目组整理,分享给大家。
 
“我觉得就是要允许孩子去多发问,还有要允许孩子去挑战父母。”
 
——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
 
1 创业成功的三大要素:信念、信任和执行力
 
在过去的10年,李开复带领创新工场一路摸索,从天使投资到风险投资,从移动互联网到人工智能时代,从1500万美元到20多亿美元的管理资产规模,从0到投资了350多家创业公司,其中冒出了17个独角兽。在创新工场办公室走廊的墙上,挂着那些被李开复选择的创业者们,其中不乏美图CEO吴欣鸿,VIPKID创始人米雯娟,地平线创始人余凯等今天广为大众熟知的名字。
 
在中国创业创新的大时代里,李开复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他接触过很多创业者,在他眼中,这些创新型人才拥有三个重要的共性。一是坚信他们做的事情一定能成功,可以创造价值,甚至可以改变世界。二是他们往往具有很强的个人魅力,这不代表他们多么会演讲、多么会讲话,而是说周围的人会信任他,愿意跟他一起前行,无论公司碰到什么问题或挑战,团队凝聚力依然很强。三是成功的创业者往往都有一流的执行力,很多事情亲自做过,这样才能服众。
 
李开复对创业者们的建议是要克服浮躁,建立长期思维和大格局,同时找一些和自己互补的人才加入团队,加强团队的凝聚力。除了执行力和团队,在今天巨头已成气候的国内商场上,李开复提醒还需要注意的一个因素就是巨头的力量,也许本来是很好的商机,但在巨头介入后,行业格局就发生了大的变化,商机就改变了。
 
2 最重要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好奇心和团队精神
 
随着中国进入智能时代,这种开拓创新的精神也成了新一代父母在教育孩子中希望培养出来的品质。李开复对此的建议就是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去做他们最爱做的事情,以身作则示范如何把事情做细致和扎实,多鼓励少打击。成长中源源不断的正反馈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积极的作用。
 
李开复相信做人最珍贵的是获取他人的信任,在他心中这比任何事情都重要。他就此对父母们的建议是鼓励孩子多交朋友,不要只安排一对一的课程,而是让孩子多参与一些团队活动,比如说体育活动、辩论队等等。只有孩子更多跟其他孩子相处,才会有团队协作的概念,这些技能只能在做中学,不是父母可以用说教式的方法教会的。
 
而关于最多人关注的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李开复说:“要允许孩子去多发问,允许孩子去挑战父母,允许孩子问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然后耐心回答。当家长不知道答案时,就要放下身段跟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 像这样的亲子互动学习的方式,会让孩子在提问时有安全感,长期来说有助于孩子形成好奇心。
 
3 需要在社会创造更多科学家榜样
 
李开复很早就成为了年轻人公认的青年导师、精神领袖。谈及中国年轻人,李开复说最大的希望依然是他们的勤奋和对成功的渴望,这将支持中国在未来二三十年继续高速发展。但是另外一方面,李开复也认为,一个巨大的挑战是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和世界最高水平的差距还是很大,而这种跨越背后需要的教育素质的培养,包括鼓励自信和好奇心、对学生挑战老师父母权威的容忍、全方位素养的培养等等,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另一方面,则是现在社会上没有足够的科学家榜样,但他提醒,榜样的力量是非常大的,马云现在是很多年轻人的榜样,他们都希望可以去创业,而科学家要走一条相对孤独而且没有巨大金钱回报的道路,更需要在全社会树立榜样,才能更好地鼓励年轻人投入基础科学研究。
 
4 中国在人工智能应用商业化上超过美国
 
李开复早在80年代就开始研究人工智能,在90年代就曾帮助苹果、微软等公司开发语音识别系统,他创办的微软亚洲研究院为中国的人工智能行业训练了大量人才。在今天,李开复的名字更是与人工智能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作为Copy to China 到Copy from China的参与者,李开复总结中国科技创新的进步是因为广阔的市场、互联网作为平台可以实时提供用户反馈,有大量资本推动和善于模仿的有狼性的创业者。这些创业者刚开始善于模仿,之后又有小部分人善于迭代,再之后又有小部分人能够创新,是一种金字塔型的创新模式。
 
对中国的人工智能行业而言,2019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按照引用次数排序来看,全世界最好的50%的人工智能论文中,中国所占的比例第一次超过了美国。而李开复预言,到2020年年底,中国将会在世界前10%的人工智能论文中超过美国;而在4年到5年后,中国将在世界前1%的人工智能论文中超过美国。那就意味着中国不仅在量上,在质上,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将赶上美国。
 
李开复强调,当我们谈创新的时候,不能低估把学术论文转化成一个有商业价值、用户价值的东西的意义。人工智能目前正处于落地应用遍地开花的阶段,中国在应用商业化方面是超过美国的。一方面因为中国市场大、用户多,商业规模更大;而且用户量多的时候,数据就多,人工智能的结果就会更好。而中国现在的问题,是能不能把这种创新推动到基础科学在内的所有的创新领域,这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5 五星期就能训练出人工智能工程师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技术,刚开始肯定是用在一些数据量比较大的地方,比如说是在互联网银行、保险这些有海量数据的行业,但李开复也解释说: “人工智能技术是一个平台式的技术,如果有足够多的时间让它下沉到传统行业,那就会产生很大的价值。”
 
在过去的15年,我们经历的主要是在前端的创新,用户能碰得到、看得到的,而现在到了该把技术用在后端,比如零售、制造、物流、仓储等传统行业里面,并且有最低垂的果实先落地,不断地迭代,那人工智能未来在中国还有巨大的成长机会。
 
在2017年,创新工场开始举办DeeCamp人工智能训练营,希望通过推进产学研深度结合的方式,为中国培养更多人工智能人才,助力他们找到更多到行业实践的机会。在李开复看来,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人工智能学习没有那么难,五个星期就可以把他们变成人工智能工程师。
 
李开复说这个培养过程中,最大的秘诀就是能够动手做事。训练营会请到创新工场的合作伙伴,比如说华为、美团等派出导师,带着公司实际碰到的问题来给学生解决,让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了解人工智能的应用。行业迭代速度快,行业里的导师有实战经验,比在高校里训练人才的效果好。
 
6 就仅有的共识先制定人工智能核心治理原则
 
作为业内备受推崇的领航者,李开复也在世界经济论坛的人工智能理事会上担任联席主席。他是人工智能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也是对人工智能时代随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思考者。
 
他深深意识到,确保科技向善发展需要人们在价值观层面取得共识,虽然每一个人的想法,都跟别人不太一样,但是所有人之间依然有可能40-50%的想法相似,比如说机器不能伪装成人,机器不能去伤害人的生命或健康等等,可以此先制定一些核心治理原则。而争议较大的问题可以先搁置,比如说数据偏见是一个问题,接下来需要探索,怎样能够既能保护用户的隐私或大部分的隐私,同时还能继续让人工智能创造一些方便,毕竟隐私越松,人工智能就能做得更好。
 
7 用市场驱动的方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未来人才
 
李开复指出,在未来的15到20年内,可能将会有40%的工作受到人工智能的颠覆。很大的挑战是在社会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时,能够给那些碰到挑战的人机会,把资源能够倾斜过来;能去培训做重复性工作而下岗的人,让他们能经过半年、一年、两年的培训,能够做一个非重复性的、更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还有最重要的当然是教育。人工智能是没有创意、没有战略思考能力和策划能力的,也没有爱、没有关怀、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的,这些工作是人类所擅长的。如何让未来的人更适合在未来就业是个大挑战。
 
李开复相信市场会驱动教育发生改变,家长愿意为孩子的未来付钱,那自然就会有创业者出来创造有价值的东西,然后家长就会去采购,这个循环会产生巨大的效果,比任何国家去修改课程的举措要来得更快。而在教育体制内,李开复认为也有办法可以推动教育进步,比如说采纳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改考卷、改作业,通过大数据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等等。这样一来,老师的时间变多了,就可以考虑更多素质教育的事情,可以鼓励孩子提问题,可以开展更多项目式教学,不一定要求标准答案等等。
 
面对未来的科技,李开复总是充满信心,同时他也出书去全球宣讲人工智能的发展轨迹、未来蓝图和在中美两国各自发展的优势。他始终坚信,人工智能会像电力一样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他也希望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推动更多技术进入市场得到落地应用,进入良性循环。
话题:



0

推荐

李开复

李开复

336篇文章 341天前更新

我学网理事长。现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曾任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研究院(现为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SGI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苹果电脑公司副总裁等职。李开复博士是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美国百人会会员。创办中国青年学生成长离不开的互助平台——我学网,为青年学生答疑解惑,曾多次面向青年学生校园演讲,并出版《做最好的自己》、《与未来同行》、《一网情深》等作品。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