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9年12月10日 11:33

李开复:谁会吃掉最大红利?

李开复:谁会吃掉最大红利? 「见过最疯狂的中国创业者是马云」、「一个群里辨别 AI 的方式是发红包」、「120 岁打算退休」……以及准备开始基于科学的科幻创作计划。   以上热议「段子」,或许前几天你已经被刷屏了,但这都并非段子,而是创新工场董事长兼 CEO 李开复博士在 MEET2020 智能未来大会上开场对谈内容的截取。   面对量子位主编李根的提问,李开复博士分享了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未来的看法,比如政府政策对AI研发与落地运用的支持、对 ...
阅读全文>>
2019年12月02日 17:30

布琳·布朗:脆弱的力量

 

每个人可能都经历过艰难时刻,在苦难面前失去了继续前行的勇气与力量。这时你可能会痛恨并否定自己的脆弱,为自己的无力与无奈感到沮丧。   不过,在美国知名学者布琳·布朗看来,“脆弱(Vulnerability)是耻辱和恐惧的根源,是我们为自我价值而挣扎的根源,但它同时又是欢乐、创造性、归属感、爱的源泉。”脆弱也是一种力量。   今天分享的文章来自布琳·布朗关于“脆弱的力量”的演讲。她花了二十年时间研究人类心灵的...

阅读全文>>
2019年11月26日 17:30

5G已来:看“黑科技”如何改变未来

5G已来:看“黑科技”如何改变未来 你能想象,在未来的某一天,你和恋人隔着太平洋就可以拥抱,还能真切的感受到对方的心跳和体温?甚至画面的清晰度能让你清楚看到恋人的皮肤毛孔?   这一切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很快就能实现了。因为5G来了,传感器、4K、8K等技术可以支持这个场景实现。   在刚结束的首届世界5G大会,就有诸多5G智能应用供市民体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黑科技”!   (本文整理自网络公开资料)   自动驾驶   ...
阅读全文>>
2019年11月19日 17:58

沈向洋:职业生涯中的七堂课

按:二十多年前,我和沈向洋等人一起从零开始,创办了微软亚洲研究院。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已在另一职业领域内深耕十年,而这位老朋友也告别了微软,迎来了人生的新篇章。他说,在微软工作的二十三年对他有非凡的意义,给他带来巨大的成长和宝贵的回忆。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文章整理自沈向洋自述,他思考了多年来的工作经历,总结了自己在职业生涯中学到的七个经验教训。   1.你不能什么都做(要专注) 2.要拓宽,先深...
阅读全文>>
2019年11月14日 17:45

林毅夫:中国经济与中美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林毅夫:中国经济与中美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按:2019年,中美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中美关系在经济、政治等领域触发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局面出现。在这一广阔的背景下,产业结构转型,投融资都面临着挑战。在创新工场十周年的投资者年会上,我有幸邀请到了一位我非常敬重的朋友——经济学家林毅夫博士发表对相关问题的看法。他在演讲中详细解读了中美关系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过去、现在,并且对未来的发展给出了积极的预测,在此我想分享给大家。他的思考富有深度,值得认真品读...
阅读全文>>
2019年11月12日 17:48

工作越来越没有动力 根本原因是它

现在,我们的工作比以前更具挑战,期望值比以前更高。挑战伴随着焦虑和压力耗尽我们的能量与意志。如果丧失热情与动力,我们该如何面对工作?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文章摘编自《麦肯锡12堂工作思维课》,文章分享了处理这种“职业倦怠”的有效方法,希望能帮助你重拾工作热情。   文章来源 | 笔记侠(ID: Notesman)   这个年头,“职业倦怠”这个词,已被很多职场人士挂在嘴边。   我们会在每天早上醒来时对着镜子...
阅读全文>>
2019年11月01日 17:37

用人铁律:把80%薪酬付给20%的人

 

有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电影台词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 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是,许多人离职,往往都是因为企业不知道怎样才能发挥出人才的价值。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这篇文章总结了企业管理中用人的三个原则。人才被这样优待,才能发挥出最大价值。   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我们总结出用人的三个原则:精简、优待、二八原则。   1 精简   所谓精编,就是要尽可能压缩编制,动态...

阅读全文>>
2019年10月29日 18:07

人工智能时代 年轻人该学些什么?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正在取代你的工作机会。在技术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我们应该如何适应人机竞争?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宏观经济分析师Patrick Watson的一篇文章,他在文中给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们可以尝试减慢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机会的整个过程,或至少减轻它所造成的损失。但我认为我们无法阻止它,而且不该阻止它,因为人工智能的光明未来正等待着我们。   那么到达未来的过程中,人类如何做才...
阅读全文>>
2019年10月23日 17:30

李开复、汪华:公共偶像与预言家的投资十年

李开复、汪华:公共偶像与预言家的投资十年 今年是创新工场成立的第十年,在这十年里,我们错失过、也踩对过,创新工场是少数见证过十年周期、创业者代际和环境变化的基金。经验的沉淀让我们的思考更有价值。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文章来自《晚点LatePost》对我和创新工场另一位创始人汪华的采访,我们在其中分享了对投资、人类的思考,也谈到未来社会正在发生变化的逻辑,比如:刷抖音和造金字塔、登月、工业革命、大型战争本质是一回事。   这是一篇坦诚、有思考深度...
阅读全文>>
2019年10月21日 17:50

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

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

 

多年以前,送女儿去上大学的时候,我曾写过一封信给她,后来这封信公布在我的博客上,引起了很大反响。我喜欢用写信这种方式传达一些深思熟虑的想法,让我的话语永远陪伴在孩子身边。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陪伴孩子的时间久一点。但是孩子终有一天会长大,我们不能参与他们全部的人生。   当我们忍不住希望自己的存在就是他们的保护伞时,需要扪心自问:希望达到何种养育目标?如何教他们自己去做?   今天分享的...

阅读全文>>
2019年10月15日 17:30

30岁转行是失败者?97岁诺奖得主的一生

30岁转行是失败者?97岁诺奖得主的一生 前几天我分享了文章《 你是如何从活泼能干的年轻人,变成平庸的中年人》,文章告诫年轻人不要过于谨慎,不要否认好奇心,避免从优秀走向平庸。有读者在后台留言说,行至中年,身上背负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从现在起重新出发,思考未来的奋斗方向,是不是已经太晚了?   其实不晚。   谁说改变世界的都是年轻人?   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John B. Goodenough以他的传奇经历给出了答案。30岁入行,年过半百才正式...
阅读全文>>
2019年10月11日 17:30

你是如何从活泼能干的年轻人变成平庸的中年人

 

按:很多年轻人在刚刚毕业时充满斗志地迈入职场,希望奋斗出一番成绩,但是在工作中却渐渐耗尽了热情,向往“按部就班”的平庸生活。   在别人眼中,这些人都曾是“优秀”的代名词,而始料未及的是,在不断的“优秀”当中,他们最终活成了平庸的中年人。   年轻的你,如何才能避免从优秀走向平庸?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文章节选自美国《国家》杂志撰稿人威廉·德莱塞维茨(William Deresiewicz)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

阅读全文>>
2019年10月08日 17:30

新完美主义:追求完美,且不惧失败!

文 | Jon Bowers   你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吗?或许,有些人认为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已经足够好了”的社会中,没有必要追求虚无的“完美”,“完美主义”在当下失去了价值。   “完美主义”这一概念还遭受着其他观点的挑战与批判。有些人将完美主义与惧怕失败划等号,他们认为,完美主义者往往无法容忍失败,甚至是一点瑕疵。过度执着于成功、完美,可能会成为树立信心的一大阻碍。一旦遭遇失败的打击,可能会对自己彻底失望...
阅读全文>>
2019年09月20日 17:30

耶鲁校长开学演讲:一切伟大的发现,都基于提出问题

耶鲁校长开学演讲:一切伟大的发现,都基于提出问题 善于提问,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一个好问题的提出,能够带来对事物的深入思考。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耶鲁校长苏必德在今年开学典礼上发表的演讲。在演讲中,苏必德强调了耶鲁注重对“好奇文化”的培养,认为“一切伟大的发现,都基于提出问题。”   以下翻译自演讲原文。   早上好!向所有Eli Whitney项目的学生,所有的交换生,国际访问学生以及我们新一届的耶鲁新生致敬,欢迎你们来到耶鲁!   在这里,我谨...
阅读全文>>
2019年09月16日 20:10

李开复:如何让选择更简单

人生就是一串困难的选择,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面临的最严重的选择问题就是选择过多。面对结果未知的各种选择,很多人会陷入选择困难。这可能导致在重要事件上难以快速决断,在犹豫不决中错过时机,最后匆匆做出决定。   如何做出智慧的选择?如何让选择变得更简单?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帮助选择的方法及建议,希望对迷茫的你有所帮助。   明确问题类型   选择时,你必须首先弄清楚,你...
阅读全文>>
2019年09月13日 09:30

关于中秋的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中秋佳节到,在此我先祝各位朋友节日快乐~   中秋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我们通常与亲友团聚,举杯赏月,共同庆祝佳节。但是,你真的了解中秋节吗?   下面就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秋的冷知识,看看你知道几个~   (文章来源 :科技日报)   中秋节有多少个昵称?   中秋节有至少10个名称。   中秋节的命名来源于中国的农历,农历中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
阅读全文>>
2019年09月05日 17:30

李开复:不要等机遇来敲门

回顾过去求学与工作的几十年,我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大大小小的机遇。这不是因为命运垂青于我,是因为我总能做好准备,出动出击,创造机遇证明自己。   转眼间,又是一年开学季。很多年轻人即将迈入大学校园,迎来人生的关键阶段。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文章摘自我的文集《与未来同行》,文中是我的真实经历以及对人生机遇的感悟。我想对所有同学说:要把握住机遇,创造机遇,不要等机遇来敲门。   积极尝试,邂逅机遇   生命...
阅读全文>>
2019年09月02日 10:40

李开复:人类不仅拥有AI,更拥有“ai”

李开复:人类不仅拥有AI,更拥有“ai” 8月29日至31日,我参加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接受了CNC的专访。   今年的大会以“智联世界,无限可能”为主题,举办了各类论坛和活动,分享海内外顶尖专家学者的前沿观点,展现世界人工智能发展前沿趋势。   我在专访中分享了我心目中未来AI世界的图景,在此将专访内容分享给大家。     AI产业市场前景巨大   我觉得AI对人类的贡献与互联网、电力的贡献是一样大的,而且AI的贡献会更快到来。在未来的20年...
阅读全文>>
2019年08月19日 17:31

我们的认知正在被这3种思维误区毁掉

 

认知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却总被人忽视的底层能力。所谓认知力,无非就是对世界万物的判断,你的判断越接近事实,你的认知力就越高。大部分人的智力、能力都相差无几,但出到社会后的几年内,发展往往大相径庭,其中除了机遇的因素,认知能力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想要提升认知能力,其实并不容易,我们一直以为自己足够冷静理智,殊不知每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都被外界深刻影响着。在这其中,有3种特别值得关注的...

阅读全文>>
2019年08月05日 17:30

李开复:AI应用领域中国已领先 未来将是TECH VC的时代

7月27日,我受邀参加了中国风投委、中国母基金联盟主办的“2019中国母基金峰会”。我对人工智能创业历程的衍变和下一个百万级增长点等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我认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时代正渐行渐远,技术创新正成为价值创造的中坚力量。而AI技术将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变革与机会,重塑各行各业,其最大的价值是在赋能到传统行业,而不是作为黑科技存在。同时,随着技术创新成为创业主力军,VC机构的组成也将发生改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