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消失概率最小的十种职业,你安全吗?
许多经济学家、技术专家和未来学家,包括我本人在内,深深地对未来感到忧虑。我认为人工智能的四波浪潮席卷了全球经济,它们有潜力撬开更大的贫富差距,引起大范围的技术性失业。未来由技术导致的财富与阶层上的悬殊可能演变为更深刻的裂痕:撕裂社会结构、挑战我们的人格尊严。 人工智能对于商业来说是一个异常强大的工具。经济学家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全球经济带来15.7万亿美元的财富。很多收益来自自...
许多经济学家、技术专家和未来学家,包括我本人在内,深深地对未来感到忧虑。我认为人工智能的四波浪潮席卷了全球经济,它们有潜力撬开更大的贫富差距,引起大范围的技术性失业。未来由技术导致的财富与阶层上的悬殊可能演变为更深刻的裂痕:撕裂社会结构、挑战我们的人格尊严。 人工智能对于商业来说是一个异常强大的工具。经济学家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全球经济带来15.7万亿美元的财富。很多收益来自自...
那些年
通过写信互诉思念的异地情侣可曾想到
今天的人们哪怕处在不同的时区
也能借助智能手机看到彼此的面孔
完全跨越了地理的距离
那些年
手持粮票、粮店门外排队等候的主妇可曾想到
今天的年轻人
到饭点只需动动手指
就能在家坐等外卖的来临
那些年
帮远出的孩子把钱缝进内衣里的妈妈可曾想到
今天的人们外出时真的“兜比脸干净”
购物、乘车、开锁,全部扫码通行...
本文根据李开复在2018全球自动驾驶高峰论坛演讲整理。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未来交通的上半场。我认为未来交通跟今天的交通变革是非常巨大的,就像当年第一辆汽车出现时,人们根本不能预见今天的交通。所以,今天的交通跟未来交通差别,就像当年汽车的上半场是一样的。
也经常会有人问我,现在拥有一辆豪华汽车是一种身份象征,未来还是这样的吗?
我们很难想象未来世界,但可以往回看过去...
又到了总结逝去的一年,规划新一年的时候了。你的2018年年度计划实现了多少,2019年的年度规划又想做些什么呢? 最近看到的一个段子:“ 2019年我的目标是:完成2018年那些本该在2017年完成的我在2016年就信誓旦旦要完成2015年制定的目标!” 希望你的年度计划不会是这样。好好规划年度计划,对人生会有意想不到的影响。 制定明确目标,知道为何活着 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一个明的人,一定是一个有...
11月27日,我在财富全球科技论坛做了视频分享,分享了人工智能会成为全球发展的引擎,也会带来一系列挑战。
就像工业革命替代了许多农业时代的工作一样,人工智能来临后,例行性的工作将被取代。新的世界秩序必须通过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新的社会契约,解决这个问题。
以下内容来自媒体整理
人工智能进入应用时代
在基础研究领域,美国依然领先。作为人工智能技术...
“霸道总裁”的电视剧似乎总是能轻而易举地俘获观众的青睐,获得较好的收视率,但在真实世界里,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要学会不“霸道”,善于倾听。
因为人总是希望被理解,被支持,“悉心倾听,多听少讲”的做法既可以让你在他人讲话时显得更有涵养,也可以让你在稍后表达自己意见时,得到他人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不倾听会导致灾难性后果
经常有CEO说自己压力很大,员工喜欢有...
周航最近写了一本书《重新理解创业》,今天跟大家分享我为这本书写的一篇文字。这本书的内容结结实实地打动了我,创业中的挫折和反思是最有价值和养分的。
文|李开复 上次见到周航,是在七月创新工场兄弟会的一次课程上,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他,来给创新工场第三期兄弟会的 CEO 们分享经验。2 小时的课程里,周航将自己创业的经历,做了不留余地的思考,讲了很多掏心掏肺的话。我和在场的 CEO 们都深受感动,回馈...
有朋友看完我的新书《AI·未来 》后,非常担忧的留言:他所从事的工作大部分是重复性的,自己会不会被AI取代,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
推荐大家阅读今天的文章:能被工作毁掉的人,不是因为工作重复,而是自身的修炼不够。
作者 | 王书哲
来源 | 插坐学院(ID:chazuomba)
你一定在朋友圈见过很多这样的论调:
别让重复性工作,毁了你的前途。
警惕,重复性工作正在慢慢毁掉你!
如何...
近日,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入选了《WIRED》连线杂志评出的“改变世界的25人”,认为这25位人物对过去1/4个世纪的变革有着最重要的影响力。 当被问及谁将影响未来25年的科技走向时,他提名了李飞飞。 25人还包括:比尔·盖茨(Bill Gates)、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彼得·蒂尔(Peter Thiel)、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 )等。 另外,《连线》杂志也让25人各自提名了他们认为会在接下来...
人工智能对人类所带来的改变,会超过互联网、超过电、超过工业革命。因为它是渗透到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工作,它会在十年之内改变、颠覆、取代50%的工作,它甚至会把我们做事的一些方法统统改变过来,所以它比互联网来的更快、影响力更大。
我在新书《AI.未来》里也对这个话题做了系统分析。但有朋友跟我探讨:我经过多年学习培训才获取足够的技能从事的工作,未来应该会比“蓝领工人”安全吧?
其实并非如此。分析人工智能...
文 | 满喜喜
一、平凡之路 1979年,哥伦比亚大学,一个华人家庭正在罗马式的建筑里漫步,这家的小儿子因为没能顺利入读心仪的大学,显得有些沮丧。 所幸他收到了另外两所名校的录取通知,其中之一就是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内浓烈的人文气息,很快将少年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净,他站在柏拉图的雕像前,决定在这所位于纽约的常春藤盟校,开启自己崭新的大学生涯。 这里,将成为他今后一切事业与理想的起点。 少...
为了纪念诞生25周年,2018年9月,《连线》杂志发行了周年纪念刊。 《连线》选择了25位人物进行报道,认为这25位人物对过去1/4个世纪的变革有着最重要的影响力。 这25位人物包括:比尔·盖茨(Bill Gates)、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彼得·蒂尔(Peter Thiel)、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 )等。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Kai-Fu Lee)入选该榜单,成为2008-2013年度的代表人物。 另...
人工智能并不是一场普通的技术变革,在人类历史上,可与其比肩的只有蒸汽机和电力的推广使用。由于人工智能算法会渗透到每个行业、每个工作,它甚至会改变人类做事的许多方法,对于个人、企业和社会带来的变革,比之前的互联网革命来得更剧烈、影响力更大。人工智能对个人和社会带来的改变,将超过之前发生的所有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
人工智能带动了科技发展,提升了生产力,这些好处固然引人关注,但是比起全球各地将产生的严...
美国科技界对中国AI的现状有几个普遍的误解,比如: 1、他们常将海量数据的优势,归因为中国人多。 2、中国极具竞争力的AI商业环境和技术发展,建立在对知识产权盗取的基础上。 3、中国政府支持AI公司,是给它们巨额补贴,保护它们不受国外竞争者的影响。 这些简单的理解非常粗暴,它将中美两国的AI竞争理解为类似零和游戏的AI争霸战。
这篇文章是我在纽约时报的专栏文章。在梳理上述误解后,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视...
未来30年内,人工智能可能带来太多人类目前还不理解的社会现象,不理解就可能会带来麻烦甚至是灾难。首当其冲的就是取代人类的工作,甚至会让部分人失去“生而为人”的意义。 当人工智能开始从实验室走向更为广泛的应用时,它就不再仅仅具有技术上的冲击力,而是会越来越明显地影响到人类经济社会的运行。人工智能使人类获得更大解放的同时,也带来了失业、收入差距拉大等负面影响。 而且,它来得是这么快。一切都网络...
关于人工智能(AI)对就业和经济影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美国和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但是,通过我在美国和中国担任科学家、科技公司高管和风险资本家的经历,我开始相信,面临AI威胁最严重的是新兴经济体。 最近几十年,关于新兴经济体能够如何沿着发展阶梯向上攀登,中国和印度向世界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模式。按照中国模式,一个国家可以依靠其庞大的人口和较低的成本,打造一个蓝领制造基地。然后通过生产品质更好、技术密集程...
今天的建议是针对体力劳动的。
1 岌岌可危型:适应无固定雇主模式 如果你的测试结果是“岌岌可危”,这说明作为一名体力劳动者,你的工作似乎有较强的重复性或例行性,需要的人际互动也微乎其微。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AI很可能会取代你的工作!而且,你将面临的境况很可能不是暂时失业,而是永久性地被经济体系拒之门外。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用一生时间学习并掌握的技能,被算法或机器人轻而易举地超越。 那么,...
今天的建议是针对脑力劳动的。
1 岌岌可危型:适应无固定雇主模式 如果你的测试结果是“岌岌可危”,这说明尽管你是一名脑力劳动者,但你的工作有较强的重复性或例行性,需要的人际互动也微乎其微。在未来,大规模的AI投产将快速替代重复性极强、缺乏创造性与沟通能力的机械工作。因此你将面临的境况很可能不是暂时失业,而是永久性地被经济体系拒之门外。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用一生时间学习并掌握的技能,被算法或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