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拥抱智能时代,在未知中寻找确定
人工智能时代,在传统技术迭代升级的同时,新技术也不断涌现出来。区块链技术以广受关注的姿态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一技术的前景充满了争议与分歧,我会用较宽容的态度从技术本质去理解其价值。 之前,我受邀为巴曙松教授的新书《区块链新时代:赋能金融场景》作序,序言中我分享了对区块链应用价值和前景的思考,在此与大家分享。
拥抱智能时代,在未知中寻找确定 2016年的初秋,我邀请巴曙松教授参加了创...
人工智能时代,在传统技术迭代升级的同时,新技术也不断涌现出来。区块链技术以广受关注的姿态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一技术的前景充满了争议与分歧,我会用较宽容的态度从技术本质去理解其价值。 之前,我受邀为巴曙松教授的新书《区块链新时代:赋能金融场景》作序,序言中我分享了对区块链应用价值和前景的思考,在此与大家分享。
拥抱智能时代,在未知中寻找确定 2016年的初秋,我邀请巴曙松教授参加了创...
垃圾分类是当下的热点话题。我看到了几则有关分类的漫画,觉得很有意思。 垃圾分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很多朋友深有同感。在这些现象背后,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事,在分类规定推行初期,偶有误投也是难以避免的。如何解决人工手动分类效率较低,投放错误等问题?通过何种手段能够加强对分类情况的监管?这些问题不仅出现在国内,是全人类在资源再利用的过程中共同面对的难题。随着...
有关创业的最大谎言就是当你处于初创阶段时,就称自己为CEO。 创业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高光时刻只是属于少数幸运儿的瞬间,自我怀疑和绝望的至暗时刻却几乎是每个创业者都要经历的。 因此,相比对成功的说教,对至暗时刻的探讨往往更有价值。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领英LinkedIn的联合创始人之一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给正在低谷中的创业者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走在创业路上的你带来启发。 里德·...
前不久分享过一篇关于外向与内向性格差异的文章《
外向者vs.内向者的关键差别》,留言中有一些争议。当然,外向和内向不是割裂二分的,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说过世上绝没有一个纯粹的内向的人,或者一个纯粹的外向的人。如果这样的人存在的话,那么他会在精神病院里。人的心理是复杂,不是每个行动选择都可以用外向、内向的性格诠释。 但在现代社会,内向的性格特征确实会对很多人造成困扰,这是我们在认知和行动...
2019年的高考刚刚结束。高三一年紧张的备考状态告一段落,学生和家长们又投入到选择专业的忙碌中。 随着众多高校“以AI之名”特设专业,今年高考学子们又多了一项新鲜的选择。在AI技术浪潮改变的求职市场的时代,如何明智地选择大学专业,成为能把握良机的有准备的人?面对众多高校开设纷繁多样的AI类专业,又当如何谨慎地做出选择呢?
01 AI与职业危机:积累从选大学专业开始 每次新技术的浪潮都会带来危与...
最近有位年轻的朋友跟我请教:开复,我很难拒绝别人。有时候明明自己已经忙的焦头烂额,或者认为不应该去做一件事情,但面对伙伴,还是没办法说出真实的想法。 “拒绝别人,我需要很多心理建设。但往往开头的那一瞬间,又变成了yes!” 其实这位朋友的困惑并不少见,我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朋友,他们通常很有亲和力,很受同事喜欢,但效率不一定很高。改变这个习惯,有几个关键。
一、认知:拒绝是为了“专注”...
今天跟大家分享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期间的另一篇采访,内容包括我对于“一带一路”国家发展前景的观点,和6月6日与普京总统的对话建议等。 文章来自中新网记者王修君。 人工智能(AI)、大数据和手机应用端(APP)三者整合后有望会成为“一带一路”国家下一个强劲的经济增长点。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7日在圣彼得堡接受中新网记者独家采访时这样描绘了自己眼中“一带一路”国家的发展前景。
把落实“一带...
莫斯科时间6月5日,我在参加第23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时接受了科技日报记者的专访。 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St. Petersburg International Economic Forum,SPIEF)创办于1997年,是新经济体领导人会晤的高端平台,聚焦俄罗斯、新兴市场和全球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被称为“俄罗斯版达沃斯”。 这次应邀参会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人工智能的崛起,俄罗斯总统普京说:“谁控制了人工智能,谁就主宰了未来。” 我在这次...
5月30日举办的哈佛大学第368届毕业典礼上,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担任首席致辞嘉宾,与毕业生们分享了自己的六点想法。 默克尔曾经是量子化学家,她分享了自己年轻时在东柏林学习、科研的经历,并以柏林墙作为类比,呼吁2019届毕业生们在新的国际环境中打破由于人们互相之间不理解而造成的屏障,推倒无知的墙壁和狭隘的思想,共同为了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世界而努力。
演讲全文翻译: 尊敬的哈佛校...
按:今年的毕业季即将到来,走出校门的年轻学子第一次真正独立面对人生选择。 跟大家分享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朱棣文总结过往人生的几次选择:从研究转向教学,再转向从政,以亲身经历给予年轻学子忠告:“生命太短暂,所以不能空手走过,你必须对某样东西倾注你的深情”。 诙谐、睿智,值得一看。
01 至少我是一个“书呆子”(A Nerd) 感谢你们,让我有机会同你...
近几年来国外教育学界被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所席卷,那就是Grit(坚毅)。 Grit一词在古英语中的原义是沙砾,即沙堆中坚硬耐磨的颗粒。美籍亚裔心理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副教授Angela Lee Duckworth于2005年提出这个研究成果,又名Grit Research。 今天跟大家分享Angela Lee Duckworth的TED演讲,将“坚毅”作为比智商、情商更重要的预示成功的指标,对家长们颇具启发意义,值得一看。 Grit可译为“坚毅”,但其涵...
微信、钉钉、WhatsApp等社交平台已经成为当下当之无愧的最重要的通讯应用,不仅用于日常交流,也成为工作中线上沟通的重要工具。 很多人工作的8小时不需要说一句话,但却需要在各种线上聊天软件对话框、群聊和协作办公软件中来回切换。这些线上社交应用为职场人士提供了及时沟通的便利,但也容易因为隔着屏幕传递的文字引发误解。
今天分享我们市场部同学整理的一篇文章,和大家聊聊为什么线上沟通容易“一言不合”?...
有史以来,人们对于“死亡”的理解和定义在不断更新。 最早判断一个人是否死去是大喊患者的名字三声,或者把镜子贴到他们鼻子下面,看镜面是否会生成雾气。到了19世纪,法国科学院甚至推出了一项“明断生死,防止活埋最佳方法奖”,集思广益,来帮助医疗机构确定死亡标准。 今天跟大家分享近期医疗科技取得的一系列进展:机器人引导心脏瓣膜手术、脑波合成语音、AI工具能预测病人死亡时间、猪大脑在“死亡”4小时后复活...
企业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比如影响员工有效工作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多员工觉得组织并没有让他们发挥作用?为什么给员工涨了薪水却对工作绩效毫无帮助…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篇文章集结了我国管理学界知名学者陈春花教授17年来教学、研究、实践中对于“管理”问题的深入研究解答。 陈春花教授的理念并非纸上谈兵,因为她曾经担任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所以,陈教授...
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又名时代百大人物,是美国《时代》周刊杂志重磅评选的当年世界范围内各行各业100 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榜单。从 2004 年开始评选至今,已经走过了 16 个年头。 4月24日,《时代》周刊在纽约举行首届百大人物峰会。作为 2013 年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我有幸受邀参加此次峰会并发表《Making A.I. Work for Humans(让 AI 为人民服务)》主题演讲,探讨当今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也对大家关心的人工智...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份权威的全球AI人才报告,该报告由前不久刚获图灵奖的Yoshua Bengio联合创办的加拿大人工智能公司Element AI发布。文章来源于量子位公众号(ID:QbitAI)。
目前中国乃至世界的AI 研发与应用场景面临严峻的人才瓶颈。全世界的顶尖AI人才到底有多少?他们大多在哪里读博,又去了哪里工作?这份报告较全面地展现了近几年全球AI人才趋势中这些令人关注的问题。
报告数据来自2015到2018年21个AI顶...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4月8日我在2019Deecamp人工智能训练营启动仪式上演讲,主题为《AI应用阶段的全球人才挑战》。 如今AI已经进入商业应用时代,偏重科研发现的“AI黑科技”不再是AI创业的主旋律,未来每个公司都需要一个“CAIO”。在未来将迎来高速成长的“AI赋能行业”又提出怎样的人才需求?针对这种需求,我们的Deecamp做出了哪些努力? 我在演讲中分享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欢迎大家将这篇文章分享给学理工的本科...